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後,台灣終於有疫苗可以施打,即使有很多的副作用,我還是在第一時間就選擇要施打,原因是不希望自己不小心染疫,更不想傳染病毒給自己親愛的家人。

疫苗接種後的反應,隨著人的年齡、基因、免疫系統的不同有不同的症狀,例如像:發燒、畏寒、疲倦、頭痛等類似重感冒的症狀。

免疫系統是人類一個非常重要的保護系統,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支身體用來對抗病毒的軍隊,而且它的運作是完全自動化的,大腦並不需要下什麼指令,免疫系統就可以獨立運作。

施打疫苗後,免疫系統會以為身體遭到病毒的感染,啟動了保護機制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發燒。當病毒入侵身體,被感染的細胞發現自己快死了,就會發出細胞激素的「求救」訊號,其中的一個叫做前列腺素E,就會沿著全身血液、淋巴系統跑到大腦中的「下視丘」,下視丘是身體的體溫控制中樞,負責讓身體體溫保持在37度恆溫的狀況。

一旦下視丘接受到細胞發出的求救訊號,會下令提高身體體溫到39度,於是會開始有畏寒、發抖的症狀,讓人身體顫動起來以提高體溫。為什麼要提高體溫,因為身體的體溫越高、對病毒的生存越不利,讓身體免疫細胞如T細胞、B細胞能有機會、有時間打敗病毒。

不過,這些副作用卻因人而異,有些人幾乎毫無感覺;有些人會感到略不舒服,有些人則是會有過度反應,像是嚴重發高燒等。因為免疫系統存在巨大的遺傳多樣性,意味著一些人的免疫系統運行得更亢奮一點,更容易做出過度的反應。

我就是有過度反應的人之一,在施打AZ疫苗第一劑後的第12小時之後,開始發燒到39.3度,而且是連續高燒,即使服用普拿疼後也沒有改善,一直到第20小時之後,才有逐漸退燒,但體溫還是介於37-38度,之後的8小時內又反覆發燒、退燒兩次,終於在第34小時之後才開始全身冒汗並退燒,並在第48小時後恢復正常。

在連續發高燒的當下,我真的非常痛苦,頭腦像是要炸開了一樣,也無法入睡,因為只要一睡著,就會因為劇烈頭痛而醒來,可是身體又很虛弱,做不了什麼事,整個晚上就這樣睡著、醒來、睡著、醒來,反覆在床上翻轉,非常痛苦。

曾經有一度非常後悔施打疫苗,心想到底是不是我自己的身體免疫力太弱,無法擊敗病毒?也許是因為高燒影響了大腦,心中曾經一度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!但看見其他同事在接種疫苗後也有相同的症狀,我才能安心一些,並在心中持續祈禱我能戰勝病毒,恢復正常身體健康。

開始大量流汗並退燒後,心中的石頭才能放下,並且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,「我寧願有副作用,也不要得病染疫!」

第一線的機組員飛行往來於世界高風險的國家,需要立即施打疫苗,以避免感染。即使在接受疫苗後,還是依舊需要戴好口罩、手套,勤洗手、噴酒精,嚴遵防疫規定,乖乖居家檢疫,加強自主健康管理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。

如果疫苗的副作用是類似染病的過程,那可以想像若不幸染疫後的症狀會多麼嚴重?所以如果有機會、有時間,我會建議所有人都施打疫苗,除了增加保護力外,我相信這也是戰勝病毒的方法,更是人類未來恢復正常生活的唯一希望。